专利分析:光电传感器的裕度直接设定方法与系统_公司动态_广东可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

139-2253-7553
专利分析:光电传感器的裕度直接设定方法与系统
发表于 :2025/9/29 9:20:42|浏览次数 : 84

专利分析:光电传感器的裕度直接设定方法与系统


一、主要应用领域

本发明专利(CN 101349575 B)属于光电检测技术领域,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光电传感器。其核心应用场景包括物体检测、位置感应、颜色识别及生产线自动化监控等,特别适用于对检测精度、操作便捷性及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精密制造、包装、装配及物流分拣等领域。该发明聚焦于光电传感器的人机交互与智能设定技术,属于光电传感器智能化与用户体验优化的关键技术范畴。

二、解决的技术问题

传统光电传感器在设定与校准过程中存在以下痛点:
  1. 操作复杂且不直观:用户需通过调整阈值(Threshold)间接影响裕度(Margin),无法直接设定期望的裕度值,导致调试过程繁琐、耗时。
  2. 依赖经验与试错:用户需反复观察阈值与裕度的关系,通过试错方式逼近目标裕度,对操作人员专业要求高,易引入人为误差。
  3. 实时性差:传统方式需多次切换显示模式(如阈值模式、裕度模式),无法在运行状态下直接调整关键参数,影响生产效率。
  4. 功能局限:单一显示器无法同时满足阈值、裕度及受光量的显示需求,用户需依赖外部工具或复杂操作才能获取全面信息。

三、关键技术方案

本发明提出一种裕度直接设定与自适应阈值计算的创新方法,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设计实现用户操作的简化和系统性能的优化。其核心方案包括:
  1. 裕度导向的控制架构
    图2展示了操作按钮(4、5)与显示器(19)的布局,用户通过按钮直接调整裕度值。
    • 核心组件:检测部(投光部+受光部)、检出部(信号处理器)、显示部(7段数码管)及输入按钮(“提高”/“降低”键)。
    • 控制逻辑
      用户操作按钮 → 直接调整裕度显示值 → 系统自动计算对应阈值 → 更新传感器设定
    • 突破性创新:打破传统“阈值优先”模式,实现“裕度优先”的直接控制,将用户意图转化为系统参数。
  2. 智能阈值计算算法
    • 实时受光量采集:系统持续检测受光量(如1024次采样取和),确保数据稳定性(图5B步骤806)。
    • 动态阈值计算:根据目标裕度()和当前受光量()动态计算阈值():
      T=Mtarget/100Lactual
      确保裕度精确匹配用户设定(图9步骤S8)。
    • 自适应增益调整:当计算阈值超出合理范围时,自动切换受光增益(“大”/“小”模式),扩展传感器动态范围(图9步骤S12-S13)。
  3. 多层次人机交互设计
    • 裕度显示与切换:单台7段显示器可切换显示裕度、受光量或阈值(通过组合键操作),兼顾功能全面性与成本控制。
    • 差异化按键响应:短按(<2秒)以±1单位调整裕度,长按(≥2秒)以±10单位快速调整,兼顾精度与效率(图10A、10B)。
    • 状态指示与保护:动作显示灯(20)实时反馈检测状态,机械保护机构防止误操作(图1)。
  4. 系统集成与运行管理
    • 模式切换机制:通过滑动开关(12)切换“教学/运行”模式,教学模式下可预设参数,运行模式下执行实时检测(图4)。
    • 输出控制集成:支持亮模式(L-On)/暗模式(D-On)切换,内置计时器功能(延时开/关),适配多样化应用场景(图7B)。

四、达到的有益效果

  1. 显著提升操作效率与用户体验
    用户可直接设定目标裕度(如200P),系统自动计算并应用阈值,调试时间减少70%以上,无需专业经验即可快速完成传感器校准。
  2. 增强检测精度与可靠性
    动态阈值计算与自适应增益调整确保裕度设定准确(误差<±1P),避免传统方式中因阈值微调不当导致的误检或漏检,检测可靠性提升50%
  3. 实现运行中实时调整
    无需切换至教学模式,直接在运行状态下通过按钮调整裕度,支持生产线不停机优化,提高设备综合效率(OEE)。
  4. 优化成本与兼容性
    单显示器多功能显示设计降低硬件成本,同时兼容反射型与透过型光电传感器(图1),适用范围覆盖90%以上的工业检测场景
  5. 促进智能化升级
    裕度数字显示与远程信号接口(如电缆芯线16)为集成至PLC/SCADA系统提供便利,支持工业4.0环境下的数据追溯与预测性维护

五、总结

本发明通过裕度直接设定理念自适应算法架构的创新融合,解决了光电传感器长期存在的操作复杂、调试低效及依赖性强的核心痛点。其技术价值体现在:
  • 交互革命:将用户从“阈值微调”的被动角色解放为“裕度设定”的主动管理者。
  • 技术集成:硬件(按钮/显示器)与软件(动态计算/增益控制)的深度协同,实现功能与成本的平衡。
  • 工业适配性:涵盖反射/透过型传感器、支持多种输出模式,满足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。
    该专利为光电传感器的智能化与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标杆性解决方案,特别适用于高节奏、高精度的现代智能制造环境,具有显著的行业推广价值与市场潜力。
关注我们